教育部出台游学标准 强调安全出行和寓学于游

教育动态2018-08-13李天扬老师

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出国门,去体验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教育部(微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微博)总人数达到41.39万,创造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出国留学常态化,还催生了另一个市场——出国游学。

为了促进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健康发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7月14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以下称《指南》),对中小学学生寒暑期赴境外“游学”团体的教学内容、时空跨度和安全责任机制等作了规定,其中特别指出,境外研学旅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一半。

政策解读

“学”不少于行程的一半

由于监管和管理的缺位,中小学生寒暑期境外研学旅行团问题频出。针对这些问题,《指南》明确,举办境外研学旅行要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具有明确、有益的教育目的和适当、周密的教学内容,把素质教育和体验学习贯穿始终。境外研学旅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一半。境外研学旅行要注重活动特色,丰富教育内容,可以选择或者包含环保、科技、人文、自然、历史、文学、艺术、体育等主题活动。

小学生游学不宜超过3周

《指南》强调,境外研学旅行一般应以小学四年级以上年级的学生为主体,组织三年级以下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参加活动的,举办者应当依法特别明确相应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对于境外研学旅行的时间空间跨度,《指南》建议活动时间和地点应事先进行合理规划,充分考虑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承受能力,一般小学生不宜超过3周,中学生不宜超过6周。每次活动安排不宜超过2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参访城市不宜超过4个。除非特别需要,不宜组织跨国多地的境外研学旅行活动。

师生比例不得低于1:10

《指南》对境外研学旅行的安全责任机制也作出相应要求。举办者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好相关信息的备份工作,以备遇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提供。在境外期间,举办者要通过适当方式向学生家长及时沟通活动进展情况。条件允许的,可以每天向学生家长通报情况。同时,为赴境外研学旅行团组配备随团带队教师,其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10。学生年龄结构偏小的团组,需酌情增派带队教师。《指南》同时强调,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组织本校学生参加境外研学旅行活动中牟取经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