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粮价出现大幅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据世界银行[微博]统计,2010至2011年期间,粮食费用上涨使近7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而仅仅是2010年,全世界遭受饥饿的人口就高达9.25亿。
目前全球结构性饥饿人口仍在增加,联合国[微博]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张忠军告诉本报,在接下来的10年内,由于粮食生产供不应求,国际谷物和肉类的价格都将超过其历史均价,谷物价格将会上涨20%,肉类价格将上涨30%。不断攀升的商品价格对粮食链产生影响,直接对缺粮国家特别是非洲贫困国家的经济和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中国粮食危机全面爆发
对于中国大幅增加进口大豆、玉米和棉花等农产品,张忠军表示,由于玉米在一些国家还属于主要口粮,国际方面较为关注中国未来是否会不断加大玉米进口。总体来说,中国仅用占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目前很多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这对中国粮食安全乃至整个世界粮食安全都是极为重要的。
危机远未结束
从2008年爆发世界粮食危机开始,国际粮价连年飙升成为困扰世界的难题。国际粮价高涨的背后,实际上是由于各国利益不同,立场差异明显,才使得国际粮食安全问题愈加严重。
面对不断攀升的粮食价格,来自多方面要求国际社会联手干预粮价的呼声日渐高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位官员分析表示,从全球粮食价格协调能力来看,二十国集团会议是目前最有效的全球合作框架,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虽然二十国高官们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共识,但是在如何稳定粮食价格等关键议题上却始终很难达成一致。
在参加二十国集团会议的国家中,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巴西、阿根廷等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是粮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一直联合反对干预粮价,而欧盟致力于稳定居民食品价格水平,对高粮价颇有微词。最希望对粮价进行干预的还是需要进口粮食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非洲国家和地区,因为粮价上涨甚至造成这些国家出现政治和社会动荡。
在2011年5月于阿根廷举行的二十国集团讨论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高官会议上,法国政府方面在会议上提出加强对进入农产品交易领域金融投机资金监管的建议,得到了各方支持,但由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农产品出口国处于主导地位,粮食出口国与进口国的立场差异过大,在关键议题上最终未能达成一致。
对于粮食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存在的矛盾,去年11月世行行长佐利克公开表示,粮食价格仍在持续波动,粮食危机远未结束,他强调,防范危机不仅仅是围绕银行和债务,敦促二十国集团代表能密切配合,把国际粮食安全放在首位。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张忠军告诉本报,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10年的统计,在50个存在较大粮食安全风险的国家中,非洲占了36个。刚果民主共和国、布隆迪、厄立特里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利比亚、乍得和津巴布韦等9个非洲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都存在极端风险。
张忠军表示,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较高的贫困人口比例,以及落后的道路和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这些都是造成非洲粮食产量低和运输能力差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