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法
家法是指调整家族或者家庭内部成员人身以及财产关系的一种规范。
基本解释:
家长统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详细解释:
(1).汉初儒家传授经学,都由口授,数传之后,句读义训互有歧异,乃分为各家。师所传授,弟子一字不能改变,界限甚严,称为家法。至唐代家法已基本消亡。
(2).治家的礼法。
(3).指学术、文艺流派的风格、传统。
(4).泛指传统的习性。
(5).旧时家长责打子女、奴婢的用具。
家法伺候是什么意思?
家法伺候即指古时用惩戒工具惩罚子女或奴婢。
古代的家法都是什么样的?
世界传统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是一个国家法律和家法族规共存、礼法兼容并蓄的开放体系。家法族规作为司法依据之一,既宣扬了传统礼治思想,又配合了国家法律实践,它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礼法结构和治理观念。
第一,尊祖敬宗。
《礼记·祭祀》中有:“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祖活动由来已久,祖就是家族组织存在之根本。尊祖敬宗发端于同祖共宗、一脉相传的血缘关系,通过对去世祖先的尊奉和祭祀,增强家族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励着子孙后代锲而不舍地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尊祖敬宗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族众的思想深处。家族组织在大肆弘扬尊祖敬宗观念的同时,还辅之以各种家族褒奖的手段,如明清时期在山西洪洞县城以及韩氏家族住地的30座牌坊,⑥就是用来表彰光宗耀祖的族人的,有的升官、有的科举、有的忠孝、有的贞洁,他们成为了家族传承儒家礼治思想的楷模。
第二,孝悌真顺。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违背“孝悌礼法”的行为既为国法所不容,也为家法所严禁。家法族规中一致强调对父母的孝和对兄长的悌,百善孝为先,孝是为人之本,悌或友悌则体现了兄弟间的友爱及相互扶持的良好亲缘关系,这些传统家庭美德是应该为族人所自觉遵守的。如《柳氏家训记刻石》首句便强调“唐柳氏自公绰以来,世以孝悌礼法为士大夫所宗”⑦。在基层社会,成文的家法族规往往对传统的“不孝”做扩大解释,比国家律典中的“不孝罪”更加宽泛,忤逆父母尊长、漠视家族利益、违背族规等均要按“不孝罪”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