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务院2015年12月12日公布的《居住证暂行条例》,展现出一幅以常住人口全覆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改革“路线图”。一纸居住证,为践行公平提出“硬任务”,承载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民意期待,强调执政为民的理念,含金量十足。
★条例为践行公平提出“硬任务”
一张证件背后意味着哪些“福利”
居住证取代暂住证,这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从最新条例来看,居住证持有者基本能够和当地居民享受相同福利。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说,居住证相当于“准市民证”。
落实好“六大七项”不是件轻松的事
条例的最大价值是城市(镇)广大外来常住人口,不论来自何处,地方政府都有义务提供六大基本公共服务和七项基本服务便利。在此之前,不同城市(镇)常住人口享有的服务与便利,要么是缺斤短两的,要么是碎片化的。但由于各地的财政能力有差距,服务理念有差异,先落实好“六大七项”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让公民享受不打折的公共服务
南京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黄润龙指出,未来,我国应大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公共服务差异,最终实现户口和居住证的消亡,公民只需身份证就可以畅游各地,享受不打折的公共服务。
★条例发布强调执政为民理念
强调执政为民理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研究部副研究员马庆斌说,《条例》更强调执政为民的理念。比如说,办证的话特别明确、简单易懂。《条例》还特别强调,县级以及以上政府分工很明确,具体到某些部门,要求在15天以内给予答复,体现了高效治理的理念。另外,《条例》里面也特别明确,针对过去很多年,普通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特别关注的一些问题,比如子女教育、医疗、文化等,出台了六大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七个方面的便利,服务于老百姓的异地就业和生活。
体现以服务为主的理念
从最初出发点主要着眼于城市外来人口治安管理、带有明显歧视含义的暂住证,到颁行确保城市(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平权为主的居住证,我们国家整整费时近20年。把各地含金量参差不齐、基本保障品种和水平存在差距的“地方性居住证”,升格为全国保障程度基本均等的“全国性居住证”,然后用国家法制的形式予以固定,我们又用了5年。这背后变防控为主到以服务为主的理念之变,真切地映照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