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残疾人保障条例解读

规章制度2018-07-04三水老师

2016年06月29日,青岛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青岛市残疾人保障条例》。

新修订的《青岛市残疾人保障条例》规定,公共停车场要设置2%的无障碍停车位,供残疾人使用。现行的《青岛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规定》1991年颁布、2001年修订。

据广播《山东新闻》报道,青岛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桂芹介绍,本次修订,将青岛现行的一些好经验做法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固化:“多个方面对残疾人的权益做了比较全面、具体的规定。”

在残疾人享受的优惠待遇方面,条例规定,残疾人可减半收取网络使用费、减半缴纳或者免交生活用电、水、燃气、采暖等费用。

而针对停车难的现状,条例更拿出专门条文,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公共停车场要按照2%的比例,要建残疾人停车位。残疾人车辆专用,其他车辆不得占用。

据介绍,《条例》在审议过程中,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提出,为使残疾人在生活中得到妥善的照料和保护,建议增加关于残疾人监护、扶养的规定。根据这一意见,《条例》中规定,残疾人的监护人、扶养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扶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残疾人。

实践中存在使用假冒残疾人证骗取社会福利、优待的现象,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立法予以规范。《条例》最终采纳这些建议,并规定,禁止伪造、变造、转借、买卖残疾人证,禁止使用伪造、变造的残疾人证或者冒用他人残疾人证。同时,在法律责任一章增加相应处罚规定。

残疾人康复机构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基本设施之一,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也是当前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条例》规定,市、区(市)至少建设一处符合标准要求的残疾人综合康复服务机构,社区规划建设应当统筹安排残疾人康复场所或者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中设立残疾人康复场所。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的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机构,市、区(市)人民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发放补贴等方式予以扶持。

审议过程中,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提出,如果精神残疾人的康复治疗得不到保障,极易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建议加强精神残疾人的康复保障,健全社区康复机制。根据这一意见,《条例》规定,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重度精神残疾人和生活困难的精神残疾人纳入免费定期服药范围,并按照规定对其住院医疗费用给予救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