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由于担心薪酬减少、聘任制下被辞退和退休金降低,从先行试点的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及分类改革开始至今,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事业单位人员申请提前退休的现象。了解更多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请点击事业单位考试网。
在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社会养老保险这个方向性问题。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据统计,中国财政供养人数已超过6000万。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规模庞大、种类繁多,接近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80%。沉重的财政负担以及社会对养老金多轨制的拷问,已不仅成为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由此表明,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乃社会历史发展之必然。
笔者认为,此次条例最大的转变是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这一新政对全社会方方面面来讲,绝对是好事,对打破喊了多年的终身制和大锅饭,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毕竟又一次“动了真格”。
毫无疑问,长久以来,事业单位工资水平虽然夹在公务员和企业之间,但体制内的优越感仍占上风。而我国每次重大改革都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天下没有绝对的公平。这次改革,对这部分人群触及最深。最关键的是,人事与薪酬改革要体现按劳分配。我们不能总拿民工和教授的薪酬作比较,毕竟两者知识结构和社会贡献不同;也不能总出现事业人员旱涝保收混终身,而工作业绩却对不起纳税人、对不起俸禄的现象。事业单位薪酬和退休金改革的顶层设计,必须是在确保国家财政支付能力、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和提高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积极性三者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
比如,根据经费来源不同,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职工待遇差距悬殊,受影响最大的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多年未动。所以,顶层设计要注重分类改革,做到相对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