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读后感2018-12-04王华老师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疑问:理想的课堂什么样?怎样的课堂才有效?学生懵懵懂懂,启而不发怎么办?
  
  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让我们一起走进有效课堂,攀登理想境界。
  
  一、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究竟为哪三重?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这可以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干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知识——真理”,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即从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课堂,要求课堂。这和目前很多有识的教育专家、学者呼吁的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实施生命化教育应该是相通的。
  
  二、三重境界的阐释给我的启示
  
  1.课堂不需要虚假的主体。
  
  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已经成了我们很多人的口头语。可实际上呢,反思我们身边的一些课堂,仍然是强势的牵引远远大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多时候,教师带着学生在“课堂”上转圈,难以给学生以真正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有时,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预设,于是有了“小眼发光,小手如林”的虚热闹,学生在课堂上也就成了虚假的主体。
  
  我发现很多学生真的是教师在逼着学,逼着掌握那些知识,再死记硬背那些知识。其实,知识都是有它的魅力的,都会勾起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对身边的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可是为什么我们教材中的知识就很难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呢?是编者的不够精心吗?显然不是,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学生没有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唯有让知识的求得成为一个探索奥秘的神奇过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课堂需要关注的是“这一群”.
  
  干老师在书中说:第二重境界的主体是全体学生,优质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围绕在“问题——知识——文本”的周围,来进行一次艰苦的探索。我以为他心中有学生,课堂中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