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09年自考图形创意考试大纲

备考辅导2021-10-30王新老师

课程名称:图形创意

课程代码:4847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科段)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图形创意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它在广告、出版物、包装、标志等一些与印刷有关的设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以视觉艺术为形式的交流语言,是一种以视觉形象为载体的传播媒介。因此,图形中的视觉形象不仅要有可视性,更要有可读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图形创意课程的设置旨在通过图形的创意过程培养和考察考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观察、分析、判断、联想和概念推演,帮助思维在瞬间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合理的技巧,从而达到考生创造力的培养。

本课程要求学生从新的角度观察、认识、理解熟悉的事物,并准确地运用图形创造的基本语言表现这些事物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图形创意》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生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包装设计》、《印刷设计》等课程的基础。掌握这门课程对以后的专业设计课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考核目标

第一章 概   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图形语言的特性。

第二章 创造图形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形态设计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形(具象、抽象)的基本运用和表达。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关于形态(次重点)

理解:抽象形和具象形的不同表现

(二)关于意义(重点)

理解:图形的表现意义

第三章 图形创意的思维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着重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专业训练, 使学生学会从专业的角度观察事物并引发创意联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创造性思维(次重点)

理解: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二)图形创意的思维通道(重点)

应用:经过观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概念推演

第四章 图形的表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加强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适应和学习多种不同的表现风格和表现手法,为图形的创造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强调艺术审美理念的表现风格(次重点)

应用:写实、装饰、几何形的表现

(二)强调超现实理念的表现手法(次重点)

应用:形态、色彩、质感、空间的表现

(三)借鉴文学修辞的表现风格(次重点)

应用:各种文学修辞的表现手法

第五章 文字与图形创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是学习和把握图形与文字之间的关系,练习字中有图形,形中有文字,字形有机、巧妙的结合。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从文字概念到图形语言(次重点)

理解:文字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文字的图形化处理(重点)

应用:如何把文字转化为图形语言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图形创意基础》 吴晓兵  编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2003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考生应根据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认真阅读指定教材,对考核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要弄清、弄懂,以便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2、做好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本课程考核的主要形式,考生应在重视教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课程设计的训练和实践。

3、努力提高基本技能。好的课程设计离不开熟练的技艺表现力,要将提高基本技能水平和课程设计实践相结合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考生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5、综合设计是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对课题进行综合表现的设计行为,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层次的考核。考生应加强综合设计练习,理论联系实际,有效的提高综合设计能力。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应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启发引导。

5、辅导要注意指导考生加强本学科研究方法的训练,注重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独立创作,不断提高观察和思维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助学学时: 本课程4学分,建议总课时不少于72学时,其中助学学时分配如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