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通常,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初高中学生的叛逆,殊不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也易出现这种叛逆心理,只是表现方式有异于青少年。
一、默不作声
有些学生对待老师的批评总是一声不吭。其实这是学生的一种反抗方式。这时候我们就要反思,究竟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们习惯性的把自己的思维方式用在了学生身上。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仅仅是为自己辩解。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盲从或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 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相反意味着另一种不健康, 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我们教育的应该是培养有主见, 敢说敢做的学生。
二、阳奉阴违
有这样的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无论你苦口婆心的劝诫还是严肃的批评,他都照单全收,而且极其诚恳的承认错误,接受批评。然而一转身,又接着犯错。这种学生一般对教师怀有戒心,他们的温顺只是表面现象,只是使自己免受惩罚的一些小手段。对待这样的学生,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教师自己带头真心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 尽可能地多鼓励, 表扬而尽可能少批评,指责。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逐渐消除戒备心,愿意真心实意的与老师交流。学生在班级中生活,这种班级生活构成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因此,我们要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让每一个同学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老师的亲切,这样他们会逐渐消除对立情绪, 乐于接受大家, 为青春期的过度打下一个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