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启发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自觉性虽然较低,而和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易受暗示在他们身上却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教师在作文评语中,可用商量探讨的口吻,循序渐进地提出思考性问题,提示学生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就会在学生心目中产生畏惧或者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就能获得一种思索的冲动,产生再创造的欲望。如五年制小语第九册的第二单元,要求学生写一种植物或者动物。我在一篇写得较差的学生作文后批道:《落花生》一文通过写全家在一起议论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这篇《藕》怎么写才能反映出藕的品质?哪些人具有藕那样的品质?学生看了老师的评语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按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认真地进行了修改,重写出了一篇较好的作文。
五、情感性
我常常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往往不是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和对技能技巧的指点。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是扶持,还是厌弃……每个人随窥测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波动。所以教师的评语要满怀深情。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论是表扬,还是满怀希望的批评,都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马上振作起来,花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并且在这种心态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如我曾给一位不愿写作文的学生写过这样的评语:在我的记忆里,你的写作功底并不差,甚至我从你这次作文的开头中,也发现你有独到见解。可惜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你就草草收笔。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详细地写出来,这篇作文可能非常感人。老师很想分享你成功的果实。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喜欢作文的学生……整整一页的红字评语,包含了老师对他的鼓励、信任和希望。这位学生看了我的评语后很受感动,主动原题重做,写好了这篇作文。
六、联系性
写作文评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和以利再战,教师在前篇评语中肯定的优点、指出的问题,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如果能够借鉴,就应该在作文评语中给予肯定。既让学生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又能帮助他们巩固已掌握的写作本领;如果未能改正存在的问题,就还要继续运用恰当的评语委婉地指正,让其在以后的作文中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