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正在紧张的进行,(...现场选手互动...)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shǔ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gū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gu叶变革为箬ruò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今年高考虽已结束,成绩并未公布,中考尚示开考,真心地祝愿三江的学子们个个早中状元。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各组的选手比赛的情况。
【采访老人】在今天的比赛中,一位老人特别引人注目,她就是本届比赛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这位选手可谓是人老手不老,姜是老的辣。不仅动作麻利,而且包起来的粽子又大又饱满,引得观众是啧啧称奇。旁边的选手,各个神情专注,不甘示弱。拿粽叶、倒米、加料、包裹、捆绑等,动作井然有序。现场观众不断主动为她鼓掌加油。
参加今天比赛的还有社区邻里组、家庭组,夫妻搭档、母女搭档、婆媳搭档、一家老小齐上阵,在比赛中感受家庭协作的温暖。一队队选手并肩作战,同心协力,激烈竞争的场面和无穷的趣味融汇在节日的喜庆之中。这小小的包粽子比赛,不也正体现出坚忍不拔、创新求变,奋勇争先的合川精神吗?
站立这滨江高台,让我们回想合川龙舟赛的景象,只见条条龙舟披红挂彩,鞭炮声响彻三江六岸。10多条龙舟在呐喊声中奋勇争先,河面上锣鼓喧天,与船员的号子声响成一片。2000多年过去了,时间走进了新世纪,屈原如有知,“当惊世界殊”,不变的是一代代志士仁人对爱国、爱民的矢志追求。过端午节了,让我们一起从节日中体会我们民族这永恒的精神和情感吧!再请听2000多年前的吟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从《离骚》到《史记》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情感,正是需要我们继承发扬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