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质量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2017年9月8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就“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了深入阐释。在讲话的第二部分提出:“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文献中,在教育部领导的文章和讲话当中,第一次看到“课堂革命”这样的词语。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在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模式基本决定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现在的课堂,也就是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很难培养出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于课堂存在问题的严重性,陈宝生部长才没有用“课堂改革”这样的提法,而用了“课堂革命”的提法,这也表明国家改革课堂的坚定决心。
对于课堂革命、课堂质量的理解,可以有两个维度,一是“一定要有分数”,二是“一定不只有分数”。此前,我校一直强调课堂的高结构设计和低结构实施。高结构设计的脉络化指向的是分数、基础学力,而低结构实施的情境化指向的是个性、创新能力。这样的课堂革命就是要牢牢把握质量的生命线,基于分数、超越分数,既要育分,也要育能,更要育人。有一名教育学者,说过关于课堂的三句话,我深以为然: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他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它是服务于教育的目标而存在的,所以课堂的有效性是判断课堂品质的第一要素,要学得好,也要考得好。
作为一流的高中,理应培养一流的学生,造就这样的一流学生,需要我们共同来打造一流的课堂。让我们把对教育者初心的坚守,以定力体现在课堂质量之中。
精准发力
实现走向卓越“复兴梦”
我校在过去一个阶段的发展,特别是借着改扩建的东风,梳理了内部治理结构、绩效评估方式、学校文化体系、学校课程体系等,学校发展的“四梁八柱”已经初步树立。进入新时代,就到了做实、做精、做优的阶段。这个阶段,最需要的不是大张旗鼓地搞面上的运动式的改革,而是要精准发力式的“点穴式”改进。
现在上海市各级党政机关都在开展“大调研、大走访”的工作,在学校发展的关键年,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同样也需要“大调研、大走访”,要问计于广大教师。每一名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不足,均需要教师们的直言相告、献计献策。在此基础上,方能用扑下去的“身板”体验短板、用接地气的“脚板”丈量短板、用钉钉子的“叫板”补齐短板。
不仅是学校宏观层面的管理工作要用调研、走访来聚焦问题、精准发力、改进工作,而且,学校各职能处室、年级部、教研组、备课组以及每一名教师自己的工作,都需要在新年里“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驱动意识,要精实、精细、精致、精准。改进一个问题,提升一小步,学校的建设就会前进一大步。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必须改进、可以改进的真正有价值的地方,也唯有这样,才能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从优秀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