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校长罗丞(2)

中学教育2018-06-13李一老师

【校长观点:欲建高楼,必先有大师。促进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落地生根,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长思想说》采访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演绎好这一关键角色?

罗丞:欲建高楼,必先有大师。促进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落地生根,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构建优质高效“砺新生本课堂”,致力于“共性+个性”的课堂追求。

在“共性”生本课堂的基础上,教师施展个人才华,打造富于“自主、开放、活跃、卓越”特质的“个性化课堂”,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在“个性”课堂上,我们采取走班选课实践,形成了以“三主五环”为操作模式的选课走班制,教师发挥个人特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自助餐”。同时,教师和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常态开展师生“海量阅读”,每学期都有师生共同参与的读书推介会、征文、演讲、论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

我们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是学生成长的向导,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学校还开设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服务。

关键词:特色高中

【校长观点:什么叫特色?建设适切于本校,促进师生成长的课程体系和实施路径,就形成了特色。建设特色高中正是促使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落地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校长思想说》采访组:如今特色高中建设已成为热门话题,你认为建设特色高中与核心素养落地创新有着怎样的关系?

罗丞:什么叫特色?建设适切于本校,促进师生成长的课程体系和路径,就形成了特色。建设特色高中正是促使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落地创新的有效途径。

特色学校必有特色课程,特色课程成就特色学校。以校本选修课程即学校的“砺新课程”为例,我们从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着眼终身发展两个层面,开发了4个序列80余门校本课程。这些校本选修课程多数从学生中征集而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口味,提升他们选课的积极性,更凸显了18中独有的个性特质。由此可以看出,特色的课程体系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特色学校的内涵,同时也促进了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校长小档案

罗丞,现任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重庆市教育学会高中专委会副主任,江北区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重庆市“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撰写多篇教育科研论文获国家、市一二等奖,在国家、市级政治理论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本。主持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8项,市级课题5项,县、区级课题2项,并取得明显成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