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就业情况分析
今年已经在医学院读书整 八年了,即将获得硕士学位,这确实是件可喜的事情,但遗憾的是我及我周围的人大都高兴不起来,或者说兴奋和无奈并存。个人觉得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一、工作。有过找工作经历的XDJM们应该能感受到,现在大医院的门槛比较高。省一级的医院一般都非博士不收,我们这些小硕只能望门兴叹!同时很多地方的大学附属医院在众多博士中通常都会内定自己的弟子,很多名校的优博们充当陪考都是常事。地级市的一些三甲医院还是很欢迎广大小硕们的,给出的条件都还不错,只是似乎大都不入小硕的法眼。于是继续读博成了很多人的选择。据统计,往届有近一半硕士考博,很夸张的比例,其危害暂且不说。举两个例子吧!两个师姐,一个今年32岁,Phd毕业一年,临床工作1年,结婚2年,未孕,目前担任住院总,月薪4k;另一个38岁,留日博士,升主治1年,未孕,结婚5年余,月薪4-6k。另一个熟人姐姐37岁,高中毕业,结婚10余年,经商10余年,孩子10余岁,月薪40-50k。完全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如果让大家选,我相信大部分会不约而同的选择后者。当然也有人会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女强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富有。但能读到博士的同学一定在高智商、高能力者的行列,何以人生会如此失败??!!或许我的用词比较激烈,但如果站到一个社会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人生真的非常非常的失败!!!没有家庭,没有事业,更没有钱,读书改变命运啊!!!当然可以用我们所谓的职业信仰或者科研信仰来弥补这些物质的不满足,可是穷困的人是没有条件去谈科研的,我们毕竟都是社会人,在这种长期煎熬的过程中大部分都会选择退却,坚持到最后也只是少数人。“科研就是富人玩的智力游戏”,我对这句某个USA教授的言论一直很赞同。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阶段已经过去了,高考的确能改变命运,但作为精英教育的博士是不行的。试想3-5年后,当大批博士毕业时,他们的路又在何方,恐怕下到地方三甲的可能性很大吧!到时硕士呢,那就地方县医院吧!做了几年科研训练的博士下到地方三甲应该会很不适应,内科系统好些,但是外科系统的学生就吃亏了,擅长的科研人家不一定需要,需要的临床技能又不怎么会,找人学估计都困难。所以必然会苦b几年。
二、科研。研而优则仕?仕而优则研?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问问为什么科研。为了科学和信仰的人估计能占到5%以下吧,反正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人无非是利用这么一个跳板为自己谋取一定的资本和利益,即就是说科研的动机本就不纯。学而优则仕变为了研而优则仕了,相信很多人都这么想,总是把科研等同于未来的职称和晋升。但是实际上我们所见到的所谓科研的强者似乎都是担任行政领导之后才发挥自己科研热情的。在成为行政领导之前,也没听说某某知名教授就发表了多少牛paper。其实道理很简单,行政权力就意味着资源,说白了就是哪怕领导对科研一窍不通,但他可以招聘到擅长科研的诸多海归博士后为他创造科研,包装自己的科研实力,于是乎一个个科研大佬就诞生了。造成的假象既是只有科研好了才能升上去。然后一批批的博士、烈士们前赴后继为大佬卖命。不过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刚进来的一个小辈,你有天大本事又能怎样,没有资源总是得听命于人。可是大家得注意一件事情,中国任何官场都是要混的,这个“混”字确实是太有含义了,混得好才能走得快,但干得好不等于混得好。医生想要升官也得混,可是恰是这个“混”字是广大博士、烈士的软肋,大家多年读书的心思都用到学业上了,于人情世故、溜须拍马一窍不通,于是乎也就只能做做大佬手中的棋子、任人摆布了。当然这其中也必有德才兼备的人,应该就是厉害角色了,可是大部分想要通过科研改变命运的人估计要失望了。很多博士、甚至博士后应该就是名符其实的书呆子吧!我所知道的某附属医院一个医生,主持国科金3项,第一作者SCI大概20多篇,40多岁了还是主治,悲剧啊!中国这地方都是向上看,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加之这几年博士扩招的厉害,贬值的更厉害,将来不得不下到地方医院的时候,除了会写点文章别的都不会,估计得有人自杀了吧!尤其女孩,落到事业家庭皆无的境地,估计又会多一出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