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论文(3)

职业规划2018-11-28王新老师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薪金的要求在1000~2000元的占18%,~3000元的占62%,30004000元的占12%,4000元以卜的占4.5%。而用人单位实际提供给学生的月薪标准是1000~元的占32%,2000~3000元的占5l%,3000~4000元的占9%,元以上的仅占4%。不难看出,大学生不是从自身条件、自身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而是盲目地追求自身的发展空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的功利化倾向。结果出现大量结构性失业,即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职位却空缺着,特别是那些边远地区、中小城市和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的中小型单位人才奇缺。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分配去的毕业生也容易流失。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根据教育部规定,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与就业指导专职队伍的人数比应为500:1,但目前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尚未达到这个比例。除人手不足,专职工作人员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有不少是半路出家的党政部门工作人员或刚毕业新分配来的学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此外,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没有专门设置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单位,许多高校实行混合建制,有的把它挂靠在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指导办公室,有的将其挂靠在教务处。高校就、Ip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事务性工作层面上,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究其原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职教师缺乏资格准入制度和培训、提高机制,师资成为制约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片面化倾向据了解,很多高校都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设就业指导课。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两个章节,大一、大二没有相关的课程安排。有哆学校即便开设了职业牛涯课程.也带有很强的就业指导痕迹,课程设置单调,大多偏重于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形势的分析;或强调竞争意识,职场取胜的方法,而忽视了仁爱、责任、担当、感恩、厚德等核心思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灵魂,失去了学生持续发展的活力。此外,职业生涯教育形式也停留在传统的我讲你听的单纯课堂授课上,没有细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把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学和学生管理割裂开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就失去了具体的平台和载体,既浪费了时间,又缺乏效果。在就业压力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校对学生的就、lk指导工作已不再是短期行为,高校应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在大学四年中,乃至人生全过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