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目标的重要一年。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沿边开发开放进一步加快,为我区发展带来一系列新的重大机遇。围绕建设新的战略支点,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现代产业、金融服务、开放合作、城镇体系、绿色生态安全等六大支撑体系,区位优势“红利”和改革“红利”进一步充分释放,将为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期和提质升级关键期的广西增添新的发展动力。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抓住新的机遇,乘势而上,不松劲、不懈怠,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努力开创一个更加崭新的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扩大开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两个建成”为目标,以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为引领,实施“双核驱动”,强产业、夯基础、促旅游、兴教育,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之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化率46.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0万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86%。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有机遇、有条件、有潜力,但也有挑战、有难度、有压力,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努力工作,争取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以改革创新为统领,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关键在于改革创新,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潜能,破解发展难题,争创发展优势。重点推进以下方面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接、放、管”,自治区的行政审批事项,能减就减,能放就放,能取消就取消,坚决控制新增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事项要依法管好。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实施民事登记制度改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把婚姻登记、农民建房审批、计生服务、养老医疗等事项,以授权或委托的形式向乡镇、街道办事处下放。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让市场更加公平开放透明,干事创业更加方便快捷。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放宽投资领域,研究制定公共资源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完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筹资区市联动机制,对铁路、公路等重大公益性项目,创新利用各种资源筹措建设资金。设立铁路发展投资基金。研究改革多部门之间相互前置的审批体制,提高审批效率。让投资领域更加广泛,融资渠道更加多样,投融资更加便利。
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不变,在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前提下,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土地集中流转,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在农民自愿基础上,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按国家政策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让农民在改革中获得更多实惠。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营改增”扩围以及消费税、资源税等税收制度调整和改革,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扩大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范围。推进重点支出与财政收支增幅或GDP挂钩的清理规范工作。完善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在中央进一步理顺与地方收入划分和支出责任后,合理划分自治区与市、县的收入范围,理顺自治区与市、县的支出责任。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所有市县级“三公”经费和部门预决算都要公开。推进自治区本级预算编列方式改革,清理、整合、规范现有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重点是建立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建立将政府性基金中应统筹使用的资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机制,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力度。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使事权更加明确,预算更加透明,支出更加规范,让公共财政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加强跨境合作,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全面推广田东农村金融改革经验,加快建立面向县域经济和“三农”的金融机构组织、政银企(农)合作平台、政府投融资平台、农村社会信用、农村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和奖励激励等六大体系。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特色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先行先试,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城市低效土地再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只征不转”等改革,扩大试点范围。深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并与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相协调。坚持资源要素的市场配置,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统筹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增量与存量建设用地。使土地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土地收益分配更加公平。
深化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创建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建设资金保障机制,争取国家支持发行市政建设债券,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健全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合理收费机制。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使用制度。完善城市规划制定、实施、监督的地方性法规,强化规划指导和约束。破除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障碍,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城镇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
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度,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政企分开。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动国有大型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支持具备条件的自治区级企业开展跨国界、跨地区、跨所有制、跨企业集团联合重组,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探索建立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制度,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让国有企业发展更具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力量,非公活则经济活。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进一步清除市场准入障碍,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重大项目建设,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软环境。自治区扶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逐步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比重。自治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投向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让我区成为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的热土、创业的家园。
深化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深入落实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各项综合配套改革措施,自治区探索推进的改革,都可在经济区率先试行。推进重点园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组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探索试行负面清单管理,在重点园区逐步建立“以准入后监管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取消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审批,实行备案制。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改革的先行区和试验区。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医药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科技、文化、就业创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改革,使社会服务更加多样化,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
(二)以现代工业为主导,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强则广西强,以更大力度发展现代产业,是增强我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壮大总量、调活存量、做优增量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工业强桂战略。重点支持汽车、机械、食品、电子、石化、有色金属等现代制造业,加快培育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新的千亿元产业,汽车、机械、石化产业成为两千亿元产业,食品产业成为三千亿元产业。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点园区建设,争取百亿元园区达到42个。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关联性强、成长性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力争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3家,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4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企业为主体建设技术进步和创新体系,培育一批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平台,新增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30家、研发中心超过15家,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550家。建设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全年更新改造投资5000亿元左右。加强节能减排和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建设火电、水泥等行业脱硝工程,抓好酒精、造纸、淀粉、化工等行业废水治理,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继续淘汰一批水泥、铁合金、炼钢、造纸等落后产能。
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稳则大局稳,小康要同步,关键看农户。要继续打牢农业基础,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实施“粮安”工程,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50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养业,实施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甘蔗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建设带动性强的粮食、水果、蔬菜、桑蚕、油茶、香料、木薯、花卉、中药材、畜牧、海洋产品等一批农林产品加工物流企业和园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发展2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超、农校、农企对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支持发展良种繁育,切实提高水稻、甘蔗等大宗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强化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力争开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35座,完工595座。实施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组织与指导。
加快发展以旅游、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旅游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一业兴则百业旺。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区的特色和优势,要努力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把广西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加快构建以桂林为龙头,“桂林-柳州-来宾-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和“梧州、贺州-贵港、玉林-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河池”旅游发展带为骨架,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为核心,南宁、桂林、梧州、北海旅游集散地为支撑的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重点围绕建设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规划,启动实施桂林文化旅游产业城、北部湾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巴马长寿养生等一批重点景区景点项目,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涠洲岛路、水、电等建设,开展巴马国际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推进盘阳河流域环境整治与综合治理。突出建设20个特色旅游名县,打造一批旅游品牌。加大力度扶持旅游龙头企业,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适应高铁时代的需要,高水平开展旅游策划、宣传和营销,面向市场、面向大众、面向国内外扩大旅游知名度。全区旅游总收入2500亿元以上,增长25%。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命脉,要充分利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大力推进“引金入桂”“引银入桂”,争取更多的境内外金融机构落户我区。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兑换东盟国家货币挂牌交易。争取中国-东盟股权交易中心和互联互通投融资平台落户南宁,建设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鼓励并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银行、区域性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推进民间资本参与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或城乡信用合作社改制,支持成立混合经济成分融资性担保公司,完善担保体系,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做大做强商贸业,重点在南宁、柳州、桂林、玉林等中心城市建设大型现代商贸综合体、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实施“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推动“中国智能骨干网”核心节点落地广西,打造与东盟商品双向进入的主通道。发展“南菜北运”专列和广西农产品全冷链果蔬运输专列,建设连接东盟、辐射内地的物流通道。同时,发展文化、会展、信息、中介、健康养老、家政等各类服务业,挖掘农村消费市场,培育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
(三)以交通能源为重点,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实则支撑牢,完善基础设施仍然是我区今后一段时期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抓好“通、畅、联”。“通”,就是要打通连接全国骨架网络的铁路、公路通道,打通往北、往东、往西连接周边省份的断头路和对接东盟的国际大通道。“畅”,就是要改造提升各类交通设施水平,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和通达程度。“联”,就是要建设综合运输枢纽,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联接,逐步实现“通道成网”和无缝对接。为此,要抓好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铁路方面:以南宁为中心,建设形成“12310”高铁经济圈,即1小时通达南宁周边城市,2小时通达全区设区市,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10小时左右通达国内主要中心城市,建设贯通东部、西南、中南,连接国家沿海铁路的货运大通道;新开工合浦至湛江、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铁山港铁路物流中心、柳州火车站扩建等5个项目,力争开工防城至东兴、柳州至肇庆(广西段)铁路,确保贵广铁路(广西段)等项目竣工投产,抓紧黔桂铁路扩能改造、贵阳至南宁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新增铁路营运里程443公里。(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二版)公路方面:重点开工建设河池至百色、南宁至柳州改扩建、梧州外环等高速公路项目,建成桂平至来宾、岑溪至水汶、靖西至那坡、河池至都安、南宁外环等高速公路,新增里程375公里。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沿海港口方面:以建设千万标箱现代化港口为目标,提高开放合作程度,加快大能力泊位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推进物流、港口服务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增强对西南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建设钦州港大榄坪12-13号泊位、北海铁山港西港区5-6号泊位等项目,建成钦州大榄坪南作业区北1-3号泊位等项目,推进钦州港30万吨级支航道、金鼓江航道一期、北海铁山港10万吨级航道、防城港企沙南作业区进港航道等航道建设。航空方面:以打造中国-东盟国际航空区域性枢纽和航空经济产业基地为目标,建设以南宁、桂林机场为中心的航线网络,加快实现“全国通”“东盟通”,确保南宁机场新航站区按期建成使用,开工建设桂林机场新航站楼,加快梧州机场迁建、北海北部湾新机场和玉林机场的选址和前期工作,争取建设若干个通用机场,大力发展空港物流,培育壮大航空经济产业。
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扩大能源供给总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确保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竣工投产,加快钦州电厂二期、红沙核电站一期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神华北海能源基地、防城港电厂二期、中石油钦州原油储备库一期第二阶段工程,全年新增装机容量65万千瓦;推进县县通天然气工程,新增贺州、玉林等6个市和藤县等10个县通达天然气管线,年底实现全部设区市和37个县用上天然气,县县通覆盖率达到49%。加强电网建设,加紧“十二五”后两年电网规划项目建设,尽快实施沿海电源送出工程,完善城市配网网架,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稳妥推进主电网与地方电网联合重组。抓好产电结合,重点推进百色、来宾铝电结合试点。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基本建成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川江水库、小溶江水库,续建斧子口水库、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等工程,规划建设桂西北治旱及左江治旱工程,解决38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河堤及护岸工程260公里,海堤1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