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师职称评审条件,教师职称评定条件新规定 (2)

政策改革2018-08-09三水老师

当然,真正落实这一政策还有许多更务实的工作要做。民办学校教师怎样参与职称评审?民办学校怎样用好这一“政策红利”?教科研部门怎样为民办学校教师提供后续的专业支持?这些都是民办学校教师关心的。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新开始。

亮点二:中小学教师从此“平起平坐” 

过去职称评审的一大弊端,就是中学和小学不是一个系列,无论在专业认定还是待遇上,中学都比小学高。这造成了许多小学教师评上了小学高级,还要去参评中学高级,于是就有了“小中高”、“小超高”这些怪称呼。

然而,中学高级教师凭什么就比小学高级教师要高一筹呢?因为知识难度增加?因为中学比小学更难教?这些都不是合理的、专业的解释!一位教育专家曾言:“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要教会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懂得1+1=2,在难度上一点不亚于教会一个大学生懂得微积分。”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次“京版”方案中,改变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教师职称系列、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成为改革的另一大亮点。

这样的制度设计,显然更为科学、合理。无论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的教师,都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的“教书匠”,都是从事育人的工作,无论从工作的专业性、重要性还是需要付出的心血汗水来说,都是一样的,不能有轻重、高低之分。

具体来说,此次改革将中小学教师职称统一设定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和三级教师这5个等级,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

这里藏着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那就是中小学从此可以有与大学教授同等专业地位的正高级教师了。

统一的职称系列也意味着,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在专业地位上的平等。下一步,能否真正实现“同工同酬”呢?记者在为改革叫好的同时,不禁浮想联翩。

亮点三:外语计算机不再是必备条件

“京版”方案中,另一个让人拍手称快的改革,就是根据中小学教师岗位的特点,调整职称申报条件,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再作为申报职称的必要条件。

对许多中小学教师来说,评职称不考外语,确实是去除了一块大“心病”。一些中老年教师或者是农村教师,虽然教学技艺精湛,教育业绩突出,但外语成为他们职称评审的“拦路虎”,多年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可是,评职称为什么要考外语,外语究竟对教师的工作有多重要?其实谁也说不明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