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支持贫困地区南郑、城固、西乡、紫阳、商南、周至、陇县、千阳等8县开展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其中,支持六盘山区陇县开展奶山羊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千阳县开展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支持秦巴山区南郑县开展水稻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西乡、紫阳、商南等3县开展茶叶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周至县、城固县等2县开展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每县整合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促进示范县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7.支持贫困县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和“4+1”培育机制,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行动,解决合作社在生产经营、加工储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困难,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化程度。支持合作社扩大贫困户入社数量,指导扶持资金形成的资产量化到成员账户,让贫困户社员在产业增收的同时,获取合作社盈余返还,增加财产性收入。
18.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一批家庭农场,鼓励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支持农民合作社协同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为贫困户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鼓励合作社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创建优势品牌,建设储藏保鲜和冷链物流系统,让贫困地区农民充分享受到加工、流通领域的收益。
19.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注重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功能,在各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认定时,积极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支持在移民搬迁中心社区周边及农村人口密集的地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新认定不少于10个,提质增效不少于15个,并引导园区经营者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在园区就业。将扶持带动贫困人口增产增收列入扶贫类园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对成效突出的园区优先安排提质增效项目予以支持。
20.支持贫困地区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开展休闲农业品牌化示范化创建活动,在贫困地区及革命老区扶持发展以农家乐、红色旅游、美丽乡村游、特色名居游和休闲农业等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每年新增不少于1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21.强化农民培训指导。以贫困地区为重点,以贫困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骨干等为重点培育对象,依托农广校、农业园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认定一批市县实训基地,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整体技能素质。重点实施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程,按中省1:1比例配套落实省级专项资金,发挥秦巴山区安康、商洛两市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吕梁山区乃至陕北地区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范围,开展职业农民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大农业科技普及,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整体技能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