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下行阶段,经济发展从注重数量转向到更加重视质量。2011-2014年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8%,经济总量达到10.4万亿美元,成为仅落后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既受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又受经济结构调整的制约,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将会是一位数的中高速增长,与国内外的社会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国内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经济发展情况与人们预期有差距。
再次,外部环境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短期内市场需求难以有明显的改善。国际金融危机过去了7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并不如人们预期那样,美国经济保持低速增长,欧洲经济却是跌宕起伏,没有实质性消除主权债务危机的负面效应。总体来看,国际市场需求继续低迷,发展态势反复多变。
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中国百年梦想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各级政府、企业和自然人边干边学,特别是学习、遵守、领会国际规则,并逐步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对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次危机虽然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还是总体上适应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中国经济不仅没有落后,反而是弯道超车,超越了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总体来看,中国适应全球化,长期跟着世界潮流谋求发展。
中国实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能否继续以现有的模式发展呢?实践证明,这样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中国政府早就意识到,这样大的经济体难以采用原有模式发展,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口众多的中国对世界需求规模巨大,极易引起世界市场动荡。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购买大宗产品,世界大宗产品价格急剧攀升,例如铁矿石、大豆、石油等。
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模式抉择。根据经济学原理,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三种需求,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长期以来,中国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要素的大量投入,即主要依赖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最为明显的案例,就是两次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政府就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这种发展模式就将中国变成世界工厂,以至于中国生产过多的产品,这些产品没有竞争力,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到目前为止,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竞争力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