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制度解读全文(2)

政策改革2018-10-23李天扬老师

经济之声:刚刚通过的暂行条例草案中,还明确了居住证持有人通过积分等方式落户的通道。这就是说,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任何人都可以在工作地落户。这对于优化城市的管理方式,提高外出务工者的社会保障水平而言,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杨宏山:它的积极意义在于标准的提升,更加透明更加规范,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会更清晰,对自身选择工作生活的城市,更具有针对性。实际上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在任何社会都不能完全抹平,也就是说城市是公共服务更为立体的具体空间,大城市和小城市相比,大城市的公共服务的配套更加齐全。公共服务不是说由政府提供,就不需要成本,这个成本由公共财政做支撑,所以城市管理的重要使命在于有效的提供公共服务,还有提供可持续的财政来源作为保障。就像上海世博会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是也要支付相当的成本。至于成本的支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国家在支付,今天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城市的公共服务主要靠城市本身的财政来支付。这就要求我们的城市的生活要转变观念,必须要缴纳一定的税费,现在实际上我们的财税制度改革没有完全到位。随着市场化的改革,城市居住的成本和公共服务之间应该确定更加清晰的匹配关系,这个居住证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和规则之一。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名称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含义却有很大的不同,居住证制度淡化了户籍的色彩,而把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水品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这种变化,将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分析认为,“暂住”给人一种临时的想象。这一制度的出台离取消原来依附于户口制的福利制度仅有一步之遥,是一个改革的进步。

经济之声:根据媒体的报道,在这次的暂行条例草案中,持有居住证的人要想落户,仍然有一些限制,城市会按照大小分为四等,其中最严格的是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首先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如何引导各类不同的人才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同时给城市发展带来动力?

刘瑞:还是基于中国国情现实考虑,我们的城市也是不平衡的,特大城市非常拥挤,一系列的城市病随着人口的涌入越发严重,也不可能彻底得到缓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把城市分成若干类型,然后对人口进入区别对待,我想这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这样一来,各地政府就要根据这个分类原则来制订进入各自城市的标准,肯定是人口越多的标准越严。但是有一点我注意到,各个城市对于优秀人才,对于高学历的和有突出专业特长的人才,它都是网开一面、热烈欢迎的,这里面对于人才的流动,尤其是优秀人才流动其实没有妨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