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在各地的含金量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人口压力,二是公共服务水平。这一制度不会实现绝对的公平,只是相对的公平。其门槛尽管相对较低,但仍然有不少人被拒之门外,比如积分入户政策,可能和农民工就没有多大关系,观察各地的政策,多数都对申请者的就业背景、就业时间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农民工群体几乎达不到这个条件。就目前而言,这种状况还会延续,今后居住证在推广过程中,各地必然会因为自身条件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策略。
大城市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压力,而人口流动成为常态后,民众又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破解这一局面?从个体的角度看,之所以选择前往大城市,主要因为那里聚集了大量的资源,继而在工作机会和公共服务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显然,只有当资源分配逐渐均衡,各地的公共服务跟上,大城市的这种吸引力才会下降,人口压力才会逐渐缓解,同时社会公正需求才能得到满足。户籍制度改革不仅是理念的更新,更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居住证制度是一种进步,但只是政策改善的第一步,要求能否落实,公共服务能否跟得上,才是检验居住证成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