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而言,事业单位人员的纠纷相对较少,其中,编内人员的人事争议远远低于编外人员的纠纷。7月29日,北京市弘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劳动法专家杨保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由于编内人员签订的是聘用合同而非劳动合同;因此,目前看编外人员比编内人员更受保护。
据记者了解,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由于适用劳动合同法,因此,只要签订两次合同后就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但是,编内人员如果遇上聘任合同到期而单位不续聘的情况,相关文件甚至连补偿都没有提到。
上述接近人社部人士表示,即便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时间表尚未出台,但如此密集的政策发布,无不显示出此改革将会加速进行;其中,首要进行的就是在原有5个试点地区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而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势必先行。
公务员养老改革跟进?
虽然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已用6年的时间试点,但是,由于担心改革后待遇水平下降等因素影响,改革几近停滞,后面还需要再花多长时间尚不可知。
前面的改革试点根本没动,主要源于两个问题,一是财政没有准备好,也就是谁来为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买单;二是人事、工资制度改革未定,养老改革与工资直接挂钩,前者定了后者自然就清楚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钧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其实,自公布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开始,钱的问题就贯穿始终,其中主要涉及的就是职工视同缴纳的那部分款项。而曾有专业人士计算,事业单位人员一年视同缴费造成的潜在债务就高达近千亿元。
不过,记者采访获悉,改革至此,钱或许已不是问题,问题是花钱的主体。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很难推动的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的定位模糊、权责不明晰。上述接近人社部人士表示,我国事业单位跟国家机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奖惩、考核、任命甚至级别设置都是参照机关完成,但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依然有很多审批权未下放,也就是该给的权力不给,致使事业单位很难正常行使职能,以至于有些事业单位只能走向市场,但它又不是企业而是事业单位,最终导致事业单位与机关和企业的边界都不清楚。
而恰恰是这种模糊和不清晰,使得事业单位人员普遍认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应该一起进行养老改革。
受访专家表示,公务员养老改革可能将会在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进程中进行,而不会待其全部完成之后。(华夏日报 王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