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启动公务用车改革 车改后每年或可减支1500亿(2)

政策改革2018-11-28李一老师

  他解释说,釜底抽薪即除了通信、机要和执法执勤等少量的特殊业务用车以外,其他的公务用车都要改,这样,既拿钱又坐车的基础就不存在了。科学设计、加强监督即从制度设计层面规定,拿补贴就不能坐公车,坐公车就不能拿补贴,对于试点中出现的变相使用基层和其他方面的车的问题,方案也明确要加强监管。在公车改革方案中,专门作出了‘六个不准’的规定。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准以任何形式借用、挪用和变相利用基层单位的车辆。

  叶青建议,方案应该明确私车公用惩戒措施,比如一旦发现私车公用,就按照市场租车价格来计算受贿金额。以帕萨特为例,市场租价约每天300-400元,某个官员如果借了这辆车,就相当于每天收受了300-400元,按天累积。

难点2

地方车改会不会走样?

  昨日发布的两个车改文件,对于中央机关单位和地方车改,采用了不同的用词,中央机关单位为改革方案,而地方则是指导意见。也就是说,对中央机关单位的车改提出了硬性规定,而地方则是指导为主。

  对此,连维良表示,我国地区之间差别比较大,不同层级之间情况也不一样。对地方之所以出台指导意见,而没有确定具体方案,就是考虑要从实际出发,由各地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他说对于一把手的用车问题,方案没有做一刀切的统一规定。对于省区市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还有县市区乡镇主要负责人,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出发,鼓励他们参加车改。

  竹立家认为,本轮车改最大的难点在于地方车改,在连年晒‘三公’和审计报告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单位层面的共识度比较高。他建议,随后出台的配套实施细则,最好对地方车改作出进一步明确部署。

公车改革20年 高层强势推动终破局

  始于1994年的公车改革,在第20个年头终于破冰。昨日印发的公车改革的两个文件,不仅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而且确定了补贴标准等车改细节。

  在一直关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等专家学者看来,公车改革之所以历经20载进展缓慢,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来自利益阶层的阻力,但目前,在顶层的强势推动下,原来的阻力已不存在,官员阶层达成了‘共识’,如果不接受车改、抵制车改,那就不必做官。

迟到三年的改革方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