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能否一视同仁(2)

员工管理2018-10-15李一老师

1、应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这种差异化管理或处理员工相关问题时,其最初及最终目的是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既不是为了维护主管对员工的影响力而做好人,亦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放任不管。

2、应具说服力:不管层级高低,或因员工之差异进行管理或处理,必须具有充分说服力,否则难以服众。当其它员工因不服,或上级领导的询问时,我们可以有充分理由加以辩护或解释。

3、必需先考虑企业制度的适用性:在进行差异管理之初,先考虑制度的适用性,不可在考量制度适用之前,另创私人条款;只有在了解现行制度难以规范,或现行制度不适用时方可运用此差异管理。举例来说,法官在审理刑事或民事案件时,所用条文均为一样,但判决结果却有差异。这亦是考量相关差异之后的裁量。

4、既对人,又对事:我们经常听到很多管理者说,他处理员工事务都是对事不对人

因为身为管理者很少在处理员工相关事务时,百分之百是在对事不对人;一定既对事又对人。其实这也是员工差异管理的另一项思考。

了解员工的差异与差异的取舍

为了对个别员工差异管理,各级管理者必须对其所属员工用心进行了解;不仅仅了解其外表的差异,诸如身高、体重、平凡与俊美、严肃与随和、身体反应快与慢等;更要多与员工接触,以了解其个体行为,其中包括员工的价值观、态度、性格、认知、能力,以及员工学习与模仿能力对员工行为塑造与增强的效果。

如果员工外在形象就是那么严肃,那是他(她)的个性,不是针对某一特定人士;如果员工本身的反应就是那样迟缓,不是他(她)不愿身手矫捷,也不是故意如此。

至于员工价值观是了解员工态度、认知、性格和用何种激励可以产生作用的基础,管理者不可不察。千万不要以为某一位员工的价值观与你并不相同,就是针对你个人而来,其实这仅是员工个人价值观的一致性而已。

至于员工的态度,反映出一个人对于某件事情的感觉如何,这和价值不同,价值观是更广泛、更概括的概念,而态度则比价值观更具特定性。一个人可能有好几千种态度,包括了工作满足、工作投入、以及组织认同。

身为管理者要真正了解这些差异,最好能参阅组织行为有关的书籍,因为组织行为是有系统地研究员工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从中可以探讨他们的差异,对其差异加以了解,进而取舍与运用,采取对症下药方式予以激励,以宽容方式体谅其无心之失。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