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百孔千疮的条件下发展生产、建设家园,与此同时,也把语言文字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一向十分关注语言文字工作,周总理更是直接关心和指导简化汉字、扫除文盲和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等工作,多次发表有关重要讲话和批示。建国初的1951年,《人民日报》就发表了《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并连载语言学家的专题文章,广大机关干部、学校师生、部队官兵和文艺工作者等,掀起了学习语言、正确使用语言的热潮。到了1955年,我国召开了首届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同年11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中学、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开展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年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热潮。从1956年起,教育部和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还共同拟定计划,由各盛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负责,对全国近两千个点的方言进行了普查,并根据调查资料,编写了一大批有针对性的方言区学习普通话手册,为人民群众学用普通话带给了方便。
十年动乱期间,“推广普通话”工作也受到了极左路线的严重干扰和破坏,一度停顿下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语言规范化工作再度被提上了重要日程,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1985年底,国家将原文字改革委员会改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初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国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并明确宣布把“推广普通话”工作作为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推广普通话”高潮。尤其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的颁布与实施,有力地促使教育系统(包括师范生)和广电等有声传媒系统工作人员普通话整体水平的提高。
回顾建国以来的推广普通话工作,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就全国范围而言,普通话还远未普及。此刻,我们已经走到了21世纪的门槛边,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语言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仿佛变小了,而人的交往空间却变大了。更有那方兴未艾、“魔力”无边的因特网,已经把“五大洲”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需要理解多种有声媒体传达的信息,需要与来自各地的人们打交道,离了普通话,你就很难与外地人相交际。于是,掌握普通话也成了谋生存、求发展的条件之一,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成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途径。语言生活中的这种实际需求,必将化为学用普通话的内驱力,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学习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得到空前的推广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