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父母心演讲稿精选3篇(3)

演讲稿2018-08-31李天扬老师

在那样一个年代,或许郑新是幸运的,毕竟他还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没有流落街头。但他幼小的生命,却没能逃脱体弱多病的折磨。小时候,他三天两头被送到许昌教会医院看病,成了那里的常客。虽然很多人都害怕上医院,但郑新似乎对医院没有丝毫恐惧,反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尤其是看到西装革履的医生,还有穿着旗袍的护士,他稚嫩的内心甚至生出羡慕与向往。

正是这样的向往,撒下了学医的种子。1947年,高中毕业的郑新毅然报考了河南大学医学院,并顺利进校学习西医。在医学院,郑新孜孜以求地苦读,希望毕业后能成为医术高超的西医大夫。但人生并没有按照他预想的那样发展,1949年,随着解放大西南的号召,正在读大二的郑新坐不住了,一腔热血在胸中冲撞激荡,催促他作出放弃学业参军入伍的决定。

1949年12月,郑新来到地处大西南的重庆,开始了崭新的人生旅程。然而,常常看见伤者或疑难杂症患者痛苦不堪,而自己又束手无策,他便会捶胸顿足,痛恨自己没能系统地完成大学学业,成了“半吊子”医生。那时他总在想,哪怕自己知道几个中药方子也好啊!

其实,过去郑新对中医知之甚少。原因很简单,打小生病他都是被送到教会医院,接受的是西医治疗,看到的是西装革履的医生,是听筒、温度计、针管、药片之类的东西,对中医没什么印象,也不太相信。但1953年的一天,郑新打球手腕扭伤,疼痛难忍,中医科的医师只扎了几根银针,第二天他的手腕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痊愈了。从此,他对中医的神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生出膜拜之情。

兴趣总是能产生令人惊异的激情,同时为了摆脱“半吊子”医生的尴尬,1954年,已经29岁的郑新再次考入四川医学院医疗系,进行了3年的系统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重庆市中医院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中医之旅,也开启了大医之旅。

跨入杏林的郑新,并不清楚自己在中医领地能走多远,更不会想到后来自己会成为全国中医急症学的开拓者之一,会取得令人瞩目的卓越成就。

很多人认为中医不能治疗急症,这种误解让郑新心头很是憋屈,并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那就是探索中医治疗急症。他与一批老专家成立了中医急症研究团队,组建了药化、药理、病理3个研究室,创建完善了中医急症医学体系。

虽然起步时条件十分艰苦,但郑新没有丝毫退缩,他同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黄星垣一起,携手并肩,首开中医急症研究之先河,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经方中寻找切入点,以益气、滋阴、养心为根本治法,对休克、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内科急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中医内科急症基本治则,对温病理论、中医急症理论等大胆创新。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