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会提出,我市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培育壮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发展工业设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经济密度。
对此,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研究员冯俊认为,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地区经济。近年来,南通城市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工业生产稳中趋缓,重点产业贡献提高,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两新”产业发展强劲,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首次突破50%。但是,南通也面临中心城市的首位度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集聚和辐射功能亟待提升等瓶颈。
中创区是“创新之都”的龙头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策应江苏“一中心、一基地”建设、“1+3”功能区战略、对接服务上海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准打造的17平方公里南通版“科创特区”。中央创新区与中央商务区直线距离仅2公里左右,可以弥补新城区的功能短板,形成创新功能与生活功能的互通互联,共同提升新城区影响力和辐射力;作为城市的“功能核”,中央创新区又与五山及沿江地区一起,形成功能核与景观核“双核互动”,推动南通中心城市向功能与生态融合型转变,提升城市活力、彰显城市魅力。
我市自2017年7月进入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名单以来,市规划局积极探索组织模式、理念方法和适宜技术,参与实施计划的制订,深化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规划方案,推动城市“微治理”工作,塑造“山、水、城、林”相互交融的城市风貌。
“城市双修”针对我市生态薄弱方面提出修复的工作计划,提出山、江、河等生态薄弱方面的修复工作,以生态保护和提升为主,形成生态格局特色。同时,针对我市城市短板不足提出修补的工作计划,主要针对老城区人居环境不佳、城市风貌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提出相应的修补策略和计划,制定相关规划,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设计”方面,初步拟定《南通总体概念性城市设计》任务书,稳步推进城市重点发展区域设计研究,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城市的“遗传密码”和“文化基因”,把地域、历史、文化等元素有机融入城市开发建设,市规划局配合辖区政府,推动寺街、西南营等重点区域有机更新。指导完善《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中间成果,推进唐闸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地段的保护整治工作。唐闸历史文化街区渡口巷、复兴巷保护修缮项目成功获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专项资金。上半年,市房管局配合崇川区推进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第二批腾迁工作,腾迁400户,4月底完成腾迁和安置,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修缮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