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代楷模刘伦堂心得体会一心为民清廉如水(3)

心得体会范文2018-07-02李一老师

担任村支书25年来,刘伦堂始终心系百姓、忠于职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

“只要乡亲们富起来,我就赚了”

1985年冬,担任老鹳庙村村委会副主任的刘伦堂创办水泥厂,每年为村里带来10多万元收入。因为工作能力出色,他被选调到乡企业公司任经理。

到了1989年夏天,老鹳庙发展遇到瓶颈:前些年红红火火的水泥厂因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而停产;投资300多万元的彩色水泥厂,因产品褪色用户纷纷退货而倒闭。村里人均负债达1500多元。

当时,村里党组织软弱涣散,群众想到了刘伦堂。他们联名给肖铺乡党委写信,要求派刘伦堂回到村里当支书。他二话不说就回来了。

刚回到村里,刘伦堂就拿出省吃俭用的800元积蓄和找亲友借来的500多元,并发动乡亲集资。

在回村工作的第十三天,他筹集到了3.5万元救急款,让停产半年的水泥厂重新点火开了工。“那年冬天下了大雪,刘书记仍然带着我们一起上山用板车拖石头;到了夏天,他自带馒头和水跟着货车到武汉去跑销路。”村民张友说。

凭着一股子拼劲、闯劲和韧劲,刘伦堂使水泥厂起死回生。1990年,水泥厂产值达到128.8万元。趁热打铁,他利用村里丰富的石材办起了建材厂、碎石厂、三磷灰厂和建筑队等企业。

1991年底,老鹳庙村还清了所有债务并有大量结余,村里五保户和困难户都有救济金发,村小学也改造了。

“群众的需求,就是对干部的要求”

在老鹳庙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书柜旁挂着刘伦堂走村串户时戴的两顶旧草帽,地上是他下乡穿的一双胶鞋,办公桌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笔记本。

社区主任程冬生介绍,刘伦堂有5种笔记本:日常工作、群众反映问题、群众纠纷、上级领导讲话和学习笔记,“这些年下来,他记了20多本笔记”,其中有一半多都是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

“村里电压太低,150瓦的灯泡跟15瓦的没啥区别,安了稳(电)压器也没什么用,还要靠自家做的煤油灯照明。”刘伦堂的笔记本上写道。后来,刘伦堂四处打听供电局领导的日程安排,跑去“反映情况”。最终,老鹳庙村实施了电改,居民用上了放心电。

一次暴雨过后,附近钢厂的炼钢焦油漂进了群众的饮用水井,一些群众喝不上干净水。

“社区可不可以勒紧裤带过紧日子,拿出钱来引自来水?”刘伦堂征求两委干部意见。但算来算去,还有一二十万资金缺口,于是刘伦堂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请大家出主意。“我们自己的事,自己也应该挑担子。”很快,各项费用就逐一落实下来。当年10月份,老鹳庙自来水管网通达各个居民小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