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乐观向上,承担责任,善于沟通是小学教育的第一人格培育的重点工程。要有一个“大教育观”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基。为学生升入初中奠定一个良好的人格基础和知识能力!
(1)、教研内容的对接。各科教师熟悉对方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比较性联系和有机渗透,为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与衔接。
(2)、教学方法的对接。有可能性的开展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中小学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习评价的对接。中学教师要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要有“协作观”。
“协作”“协和”“和协”的源头是不抱怨、不推诿,不放弃。造成学生进入初中的心理与思想障碍!为初中阶段的教育铺路搭桥。为与小学教育的对接承担责任。初中教育恰当将学生由儿童到青年的思想、人生与人交往的课程开满、开好!引导初中生正确的面对同学成长、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恰当的把握学生的心理成长的过程、不采用“压制”措施。特别初中现在四年制,其中初中一年级就是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过渡阶段,中学教师要正确面对给予健康的引导。
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孩子一生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不仅仅要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更要做一个具有前瞻性、愿景性的教育实践者。正所谓,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自如、更快乐的获取知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