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蕾J009
常纪文和崔铁宁:建议能源结构大转型
针对空气污染和雾霾防治,政协委员常纪文和崔铁宁不约而同地提出能源结构调整的问题。
崔铁宁告诉记者,北京除城六区以外的占总面积92%的各区县都以烧煤为主,“北京每年采暖消耗的850万吨煤中,有一半是被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平房居民散烧消耗的。”1吨居民自采暖散烧煤排放的污染物是燃煤电厂排放的15倍,每年散烧煤排放相当于全市有30个大型燃煤电厂在运转。这400多万散煤中,22%是劣质烟煤,排放水平更高。就华北地区而言,以煤为主的格局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常纪文也认为,要解决雾霾问题,必须进行能源结构的优化措施。他建议,应当提高北京电能等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使电力成为城乡终端能源消费的主力,力争在“十三五”末期形成以电为主、气为辅的能源结构。煤炭严格限制用于社会生活,主要用于燃煤电厂发电,并实行超低排放。此外,他还建议通过大气污染专项治理资金的补贴,因地制宜,强制在农村推行区域集中供暖、家庭电采暖、家庭燃气采暖等清洁取暖方式。
本报记者叶晓彦J224
王迎春:气象环保两部门预警标准应对接
市气象局副局长、市政协委员王迎春介绍,“在霾橙色预警的时候,空气重污染预警已达红色,这种不对应令不少老百姓都感到困惑。”
王迎春解释称,气象局发布的是关于天气的预警,霾预警信号以能见度等因素作为参照。而环保局发布的空气重污染预警则以重污染持续天数为参照,“两预警的标准不一,发布的‘颜色’也不一定相同。”
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误会”,王迎春认为两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合作制定标准,实现双方预警的更好对接。
王迎春同时提出了气象部门与环保部门在重污染问题上应合理分工的建议。王迎春指出,为了效率更高、条理更明晰,两部门在分工上应该各有侧重。天气的预报、预警、预测应该以气象部门为主,比如重污染天气预报和霾的预警。而对环保部门来说,更重要的应该在采取应急响应和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