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早在20年前(1993年)就批评这种现象:我们过多地以对语言的分析、研究代替了组织学生对语言感悟、理解、积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才是语文学习的正途啊!我们为什么不抓住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仔细地品味揣摩一番,咂摸咂摸,删一删,改一改,换一换,调一调呢?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有感情地多读一读,背一背呢?
有的老师看似在语文课上积极倡导所谓的“个性化阅读”、“赏析性阅读”,可是看看课上是怎样做的。以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为例,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很精彩的描写——夏夜行船。教师不是让学生反复品读,设身处地想象景物之美,感受乡村田园风光的诗意,而是在学生读过一遍后教师就问学生:本段是运用了几种感官(或是感觉)来写的?请你说说具体的句子;然后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静有动,化静为动,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记在课本上。完全是为了应试而上课,语文教学就完全没有了魅力可言。学生根本没有沉浸在优美的语言文字里,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人感到颇为惋惜。
二、语文课没有生趣,缺乏情感,
不要说教师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吧,我们很少听到教师适时引用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基本上是教学用书上教材编者的观点的搬运——说着别人的话,用着别人的观点,多么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