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界:小升初陷入困局多方解救(2)

小升初资讯2018-11-09三水老师

“阳光招生”“阳光收费”的政策在浙江全面推开,招生信息全公开,并建立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举报联动查处机制,让“阳光”驱散择校风、乱收费。按照“阳光招生”的办法,家长们可以通过教育局网站和社区公告栏,查到学区划分、各中小学招生计划、报名时间地点、需携带材料、录取办法等信息;每年录取的新生名单,也通过学校网站向家长公布。

以往择校收费大多打着向人民教育基金会捐赠的旗号出现,针对这种“擦边球”,浙江建立了教育捐赠资金审核鉴证制度,进行定期审计。对捐赠人没有特定使用要求的非定向捐款,规定全部统筹用于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不得用于发放学校教职工奖金、福利、津补贴,不得用于学校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堵上择校收费的渠道。浙江规定,如果发现择校乱收费,采取“退人不退钱”的办法,让乱收费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实行‘零择校’,我这个校长过得安心多了。”身为杭州老牌名校校长的求是教育集团总校长郑仁东感叹,以往每到招生报名前,方方面面的请托电话难以招架,有时学校负责人不得不关机“躲”起来。“刚开始实行‘零择校’,学校老师还要做不少解释工作,两年执行下来,‘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观念大家都很接受了。”

郑仁东认为,实行“零择校”,是对教育公平思路的回归,也能引领家长和学校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其实在小学阶段,除了培养孩子的人格和能力,最关键的是孩子的健康。就近上学,可以让孩子多睡会儿,睡眠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在教育专家看来,择校风盛行,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家长都希望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浙江实行“零择校”、整治择校风,并不是简单地“一刀切”,而是更注重解决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多措并举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及弱势群体倾斜,补齐“短板”。

在杭州等地,迈出了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结成“共同体”、城乡教师流动等探索的步伐,除了改善硬件设施的不均衡,还将逐步把优质教师带到相对薄弱的学校、把城市学校的教师团队带到农村学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