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第二十八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主题是“灭蚊防病,健康你我”。
●什么叫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由蚊子叮咬人传播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临床上可以分为四个血清型,各个型都可以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的症状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花斑蚊”叮咬后,一般经过5-8天的潜伏期后,突起发病。发热是该病的一大特征,主要为不规则热。另一种特征是痛,包括头痛、骨痛、肌肉痛或关节痛。绝大多数病人于发病后3-6天还有皮疹出现。如对症治疗,一周可获康复,这是典型登革热。另一种表现为病情较重,除上述症状外,病者还会发生皮肤大出血、紫斑、鼻出血、呕血、黑便甚至脑出血或各种组织器官出血,这种病人为登革热出血热。更严重者,皮肤冰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这类病征叫做登革休克综合征,病死率高。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祸首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主要是白纹伊蚊,发病季节与雨季有关,主要集中在5—10月份。记者从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获悉,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自然环境,也使得云南蚊子种类特别多。根据调查,云南的蚊子地理分布大致以北纬25°为界线,纬度向南,蚊子种类逐渐增多,向北则反之。一些蚊子正是疟疾、乙脑、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媒介。其中按蚊主要传播疟疾,库蚊主要传播乙脑,而伊蚊主要传播登革热。
当人被带登革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通过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发生感染。如果患者在该病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约6-7日)被叮咬,病毒会进入蚊子体内繁殖,10天后,带病毒的蚊子再去叮咬人会继续使更多人发病。伊蚊可长期携带病毒,具有传播媒介和贮存寄主的双重作用。病人与隐性感染者是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但登革热不会经由人传人。
●“花斑蚊”的生活习性
“花斑蚊”喜欢在静止的清水中产卵,例如家中的水缸、花瓶、阳台花座积水、室外废弃的缸罐、一次性餐具、轮胎以及竹筒、树洞等积水容或阴暗潮湿的场所等。“花斑蚊”白天咬人,高峰在早上8-9时及下午5-6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