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唐钧介绍,除了“把个人账户中3%划归社会统筹,并且做实个人账户”将成为改革最主要的内容外,改革方向还包括养老金个人账户支取年限调整。
唐钧说,关于个人账户主要有两个调整,一是个人账户由11%减少到8%,二是预期的给付年限从现在的10年改为按人均预期寿命计算。这一增一减之间,退休人员从个人账户中的所得确实就会减少。
据此,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根据广州市统计局在今年3月作出的一项统计报告,到20末广州市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83岁,若按照76岁来计算,那么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给付年限应该按照76岁减去60岁,也就是16年来计发。忽略利息的影响,“11%除以10年”和“8%除以16 年”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半。
“降低个人账户养老金更合理”
安徽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王洪春表示,实际上,改革后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降低是很合理的。我国以前实行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统一按照退休后10年的标准来计发反而不合理。
从各地的实际情况看,各省市和东西部地区的人均寿命有差距,城市居民的平均寿命比农村居民的平均寿命要长一些。因此,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的寿命比不领取养老金的人群的寿命要长。增加给付年限,让养老金的计发方式更为公平合理。
释疑
政策会变所以无法预计养老金
那么这次调整后,未来个人养老金支付标准究竟是多少呢?唐钧说这将在劳动者退休时的“计发办法”上体现。退休时,退休人员既从社会统筹部分、也从个人账户部分得到养老金,两部分加起来才是最终得到的养老金金额。要看这个最终的金额,才能知道调整后自己究竟有没有“吃亏”。而且,究竟在退休时每月能够拿多少钱,还要看当时国家的养老金计发政策。“实际上,你是无法预计你的养老金的,政策会变,眼前的调整即为一例。”
另外,目前有关方面披露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按退休前一年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为15%),个人账户养老金则等于个人账户本息之和除以支取年限。
唐钧认为,这一计算公式有问题。譬如:个人账户部分没有计算储备积累期间的“利息”,“其实,这应该是被看重的”。如果调整后个人账户中的钱全靠自己缴纳,又不能得到确定的回报率,个人为什么要把这笔钱交给政府去管理?政府为什么要付出那么大的成本(包括经济成本、人力成本和机会成本)去管这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