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16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采矿工程、土木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学前教育、音乐学、美术学。30个专科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环境监察与评价、应用化工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食品生物技术、法律文秘、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园林技术、语文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初等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生物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学前教育、体育教育。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等7个学科门类,文化教育、法律、土建、电子信息、农林牧副渔、资源开发与测绘等11个专业大类。已经形成本科教育为主,本科、专科与成人教育并举的办学格局。
3、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师472人,其中有博士、硕士176人,教授、副教授133人,讲师122人;在读博士硕士教师52人;2011年,学校引进“985”工程院校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80余人,已基本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满足教学需求和专业建设需要的师资队伍。按照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学校将加大力度,继续引进“985”工程院校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200人,着力改善学缘结构,打造更高水准的教师队伍。
三、办学成就
经过33年的办学积淀,学校砥砺出“弘毅行知”的校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学校始终把培养高质量人才作为办学的中心任务,以全新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之路,努力培养基础厚实、技能扎实、作风朴实,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服务于教育、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办学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3.5万余人,在地方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近年来学校承担教改科研课题48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6项。出版教材、著作130余部。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63篇,核心刊物收录53篇,学校科研投入进一步加大,科研氛围日渐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