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带一路”的重大工程,6大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蒙俄三方已就建设经济走廊达成共识,正抓紧编制规划纲要。中巴经济走廊起步早进展快,已实质性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也在稳步向前推进。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正在积极规划建设。
“一带一路”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正成为一条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
产能合作增强国际竞争优势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新阶段,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有利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从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的华丽转型。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呈加速发展趋势并初见成效。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对国外制造业的投资存量已超过929亿美元,涵盖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纺织等诸多领域。其中今年前10个月流向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262.3亿美元,增长163.8%,占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18%。流向装备制造业160.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6倍,占制造业对外投资的61.2%。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目前我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在境外形成了一批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中国企业正在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 75个,园区主导产业涉及有色、轻纺、服装、汽配、建材、家电等,大都是与国际产能合作相关的加工类项目。这些合作区累计投资为179.5亿美元,园区企业总产值超过419.3亿美元。
国际产能合作,是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抓手。当前,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热潮,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积极开展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投资合作,有利于深化我国与有关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促进中国和东道国经贸合作双赢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合作区在推动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形成海外产业集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促进了东道国增加就业、提高税收、扩大出口,深化了双边经贸合作关系。截至2015年底,在建75个合作区累计上缴东道国税费14.1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5.3万个。另一方面,合作区是“中国经验”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通过与东道国分享中国发展经验与成果,分享中国建设开发区、设立特区的理念与管理经验,推动中国品牌、中国人才和中国标准“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