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基本概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辖1市15县和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58万,有苗、侗、汉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79.3%,其中苗族人口占42.2%,侗族人口占29.7%,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比例较高的自治州。黔东南州自然、旅游、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黔东南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原始生态保存完整,有雷公山、月亮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林,是全国南方28个重点林区之一,全省10个林业重点县有8个在黔东南,森林覆盖率达62.78%。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4-19摄氏度之间。空气质量良好,全州空气质量整体处于优良水平,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1200-2000个,雷公山监测点监测数据为每立方厘米5600个,是全省七个监测点中最高的一个。黔东南民族风情浓郁。用服饰记载历史,用歌舞传承文化,积淀了千百年的历史,有世界旅游组织评选的世界级乡村旅游村寨30个,有52项68个保护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占全省的近一半,排列全国地州市级第一位,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文化大餐,山水盛宴”。一年中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节日集会400多个,苗族节日有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苗年节等,侗族节日有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侗年节等,以及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反排木鼓舞刚劲有力、豪放潇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侗族“多耶舞”纯朴活泼、多姿多彩。以侗族大歌、苗族飞歌、锦鸡舞、反排木鼓舞为代表的民族歌舞享誉世界。其中,侗族大歌于2009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黔东南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至今仍保留“春秋战国发型、宋时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名胜古迹众多,有台江八郎古生物化石群、镇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锦屏隆里汉文化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多彩,有苗族风雨桥和银饰、侗族鼓楼、民族手工刺绣等。红色文化灿烂,中央红军长征从这里进入贵州,足迹遍及这里四分之三的县,在这里还召开了中国共产党迈出历史性转折第一步的著名的黎平会议,红七军曾在我州黎平、从江、榕江等县战斗过。黔东南旅游品位不断提升。“完美假期——多情黔东南”旅游线路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佳旅游精品线路之一;黔东南雷山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肇兴侗寨被评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目的地和全国六大乡村古镇之一;岜沙苗寨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网民投票评选为世界上人生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黔东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胜地之一;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推荐的全球18个原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被专家学者誉为“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先生考察黔东南后赞誉:“黔东南之行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荣幸的一次体验,黔东南这个歌舞之州、森林之州、友好之州、神奇之州,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黔东南资源相对富集。矿产资源方面,重晶石、玻璃用石英砂和锑矿储量名列全省前三位,重晶石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水能资源方面,储藏量332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244万千瓦,是贵州省“西电东送”项目的重点源区之一。我州是贵州省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现已查明的有2831种,占全省的60%,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及省下达的93个重点品种中,我州占328种。据统计,全州中药材总蕴藏量达1080万吨(其中植物药116万吨,动物药0.05万吨,矿物药964万吨)。其中以茯苓、何首乌、天麻、半夏、毛慈菇、桔梗、天冬、百合、前胡等几十种道地药材而闻名,“雷公山百合粉”为历史上进贡的山珍,半夏在日本享有免检殊荣,桔梗被列为贵州省十大名药,茯苓获得国家外经贸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现有太子参、何首乌、头花蓼三个品种获GAP认证。黔东南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地处黔、湘、桂三省(区)结合部,素有“贵州东大门”之称,是云贵川通往湖南、两广的主要通道。黔桂铁路,湘黔铁路,320、321国道穿境而过。已相继建成贵新高等级公路和凯麻、玉凯、厦蓉黔东南段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93公里,在建408公里,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为全省五分之一。黎平机场在2006年9月正式通航。正在建设的凯里黄平机场、贵广快速铁路、长昆客运专线。特别是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和长昆客运专线的建设,将明显改变我州的地缘条件,大大缩短与珠三角、长三角的时空距离,区位优势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