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教育学习资料,两学一做教育学习记录(2)

思想学习2018-08-13才子老师

改善民生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改革愈是深化,愈要重视平衡社会利益;发展愈是向前,愈要体现到人民生活改善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承诺了的就一定要兑现,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同时还要意识到,群众对生活的期待是不断提升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不能脱离这个最大的实际提出过高目标,只能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决不能开空头支票,也要防止把胃口吊得过高,否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就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些国家的教训表明,民粹主义是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由于过度福利化,用过度承诺讨好民众,结果导致效率低下、增长停滞、通货膨胀,收入分配最终反而恶化。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收入提高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2.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坚持社会政策要托底。“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坚守底线,就是要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突出重点,就是要有所侧重,对重点群体和重点地区进行倾斜;完善制度,就是要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使制度更加公平、普惠和可持续;引导预期,就是要促进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事关国家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搞好,防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选拔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广大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