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1个博士后工作站,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组建了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生态科技园区、省级大学科技园,拥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等5个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显著,近五年来,共承担各类教学科研项目1000余项。有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120项,其中国家特色专业7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5项;有四川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361项;获得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4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重大、重点项目)项目106项,省部级项目19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2000余篇(其中SCI1区62篇,17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数据库),CSSCI、CSCD来源期刊论文974篇;出版学术专著136部,3项科研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国家、省政府科研奖59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2项,获四川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共3项。
学校环境优美,学风优良,教学基础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图书馆是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纸质图书327万余册、电子图书140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亿元。
学校注重校地合作,积极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研支持和科技创新服务。先后与南充、绵阳、德阳、泸州、巴中、广安、达州、雅安、广元、阿坝等地市州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充分利用生态学、政治学、天文学、历史学等学科优势,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平武大熊猫国家公园、九寨沟白河自然保护区、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省草坡自然保护区等研究机构搭建了技术研发平台;与地方政府就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川陕苏区党史研究与宣传、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地方立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多次牵头承担了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全国调查研究项目;投资建设了唯一一所由高校参与建设的50BiN项目中国节点望远镜,并建立了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天文学研究机构的科研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形成了校地合作的良好局面。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泰国、哥斯达黎加、玻利维亚、阿根廷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签订了校际交流合作协议,开展了多项学术交流与合作,进行了互派专家讲学、教师进修和互派留学生的交流活动。学校具有招收长、短期留学生资格,与法国兰斯大学、法国大学科技学院和美国中俄克拉荷马大学等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