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开局良好。一是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春耕春播有序开展,今年计划春播面积329万亩,其中粮食面积224万亩,推广青稞高产品种“喜玛拉22号”83.91万亩。畜牧业形势良好,全区新生仔畜241.99万头(只、匹),成活218.76万头(只、匹)。落实牦牛良种补贴资金309万元,积极推进牦牛短期育肥示范县创建。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季度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总产值达5.71亿元,同比增长4.4%,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6.85亿元,同比增长6.4%。二是工业经济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0%,电、热、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速达30.0%,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36.0%。三是旅游产业发展强劲。随着“冬游西藏”特殊优惠政策的实施,旅游市场不断升温,自助游客日益增多,星级酒店入住率大幅度提高,各景区景点旅游人次显著增加,全区接待境内外游客106.43万人次,同比增长49.5%,实现旅游总收入12.62亿元,同比增长47.0%。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一是民生实事持续落实。落实2018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11.64亿元,组织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3万套。加快推进“厕所革命”,一季度累计开建462座,完成投资4249万元。城镇新增就业0.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6.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1亿元。开办农牧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0期217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42期1866人,开展创业培训23期778人,带动就业422人。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每人每月1650元。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达到372.66万人次。二是公共服务全面提升。落实教育基本建设资金24.18亿元,双语幼儿园、中小学改扩建等各类工程加快推进。农牧区学前免费教育纳入财政补助范围,年生均补助标准380元。统筹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结对帮带本地医务人员497人,培养本地骨干223人。救治包虫病患者1992人。落实资金9.34亿元,组织实施45个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实施县级广电中心、广播电视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组织“送文艺”下乡演出2933场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上调至每人每月750元、每人每年3840元。落实资金2.4亿元,建设区域性救灾物资仓库8个,市地级救灾储备库2个,县乡级救灾储备库3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