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总结【2】
到艰苦的地方定点生活、到田间地头慰问演出、到农村基层结对帮扶……一年来,一场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已在中原大地繁花似锦。
一切美好缘起于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河南省优秀作家、艺术家扎根基层、融入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理念。
因势而谋——“四明确”下好一盘棋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多次与文艺工作者进行座谈,提出“人员明确、地点明确、时间明确、职责分工明确”的要求,鼓励在职的文艺家们把深入生活的地点选在文明共建、文化共享“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地,选在特色文化基地,选在河南好人、道德模范、感动中原和感动中国人物等先进典型生活地,实行项目责任制,建立定点深入生活制度。
这一布局为文艺家们定点深入生活提供了依据,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据统计,2015年全省文艺界定点深入生活人员达到936人。尽管省委宣传部充分考虑文艺家们的自身情况,时间可以选择3个月、半年、一年,但很多人还是默默地“超期服役”。
应势而动——“四结合”开花结硕果
在河南省的文艺创作历史上,从来不缺“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典型,“朝阳沟之父”杨兰春就是其中一位。
2015年2月,曾经孕育出经典豫剧《朝阳沟》的登封市大冶镇朝阳沟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的带领下,河南省艺术名家再次来到这里,重温经典创作之路,也拉开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大幕。
一年多时间来,河南省文学、戏剧、影视、美术、音乐等重要创作领域的文艺家们怀着强烈社会责任感来到基层,把自己的文艺实践与“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相结合、与中原特色文化基地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助困相结合、与创作生产相结合,创新性的“四结合”增强着基层文艺的自我发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文艺硕果挂满枝头:河南日报发表参加活动作家、艺术家随笔心得30多篇;河南电视台制作了《百花回报沃土》——河南文艺界走基层文艺专题,并荣获“十佳春节栏目”大奖;15位知名画家在定点深入生活期间创作的80幅作品在今年4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展出;报告文学《命脉》、豫剧《吴金印》等一批有深度、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