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陈与义其一翻译赏析,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作品,《登岳阳楼》有两首,这是其中一首,表达了诗人辗转江湘,颠肺流离之苦。
原文: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岳阳楼其一字词解释:
①〔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③〔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
④〔徙倚〕徘徊。
⑤〔三年多难〕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⑥〔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⑦〔吊古〕凭吊往事。
登岳阳楼其一翻译: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楼阁上的旌旗静止,夕阳黄昏缓缓下降。
我登临的地方,是岳阳楼(吴国和蜀国的分界地)。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登岳阳楼其一创作背景:无
登岳阳楼其一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作者首先铺垫了了一个凄凉的基调。 颔联中, 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 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甫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赏析大自然的各种景致,表现在诗人的作品中时,往往随着诗人的心情变化而变化。同是春雨,杜甫和许多诗人感到喜,而陈与义却感到惊。前两联用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意,而不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意境,所以,一场春雨过后,看不到杜甫花重锦官城的美景,而看到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落花无数,和自己眼前的雨湿高城。听不到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而听到杜甫恨别鸟惊心。一个孤字,把为避兵乱的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传出,似乎有秦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砌成此恨无重数的意境。而蛛丝又和辛弃疾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非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只是陈与义写得更含蓄些.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