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岳阳城下阅读答案

诗句大全2018-10-09三水老师

泊岳阳城下阅读答案,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此诗写作者面临危难依然忧国忧民的思想,下面是此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泊岳阳城下阅读答案

【原文】

泊岳阳城下

作者: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泊岳阳城下主题思想:
《泊岳阳城下》是杜甫晚年兵荒马乱、流离失所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是杜甫逢国破家衰的名作,体现了作者面临危难,贫病交加,还忧国忧民的思想。

泊岳阳城下阅读答案:
(1)首联意境壮阔,而颔联则意境凄寒,作者这样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
(2)鲲鹏图南的典故出自哪里?用此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1)①合理。②首联壮阔,颔联凄寒,使诗歌感情有起伏曲折的变化之美。③壮阔的意境反衬诗人在冷风凄灯的情境下的悲怆与孤独。
(2)①出自《庄子·逍遥游》②作者虽然贫病交加,身处困境,但仍像鲲鹏一样有图南的远大志向,表现出豪迈之情。

翻译:无

泊岳阳城下背景:
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768年,作者于此大约两年左右后病逝于湘江孤舟之上),是逢国破家衰的流亡之时,面临危难,贫病交加。而即便如此,诗人仍不忘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诗歌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

泊岳阳城下赏析:
这首诗主要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它的 创作背景应该从大历三年(768)冬推出,安史之乱发生于756年,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也给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这点也反 映到杜甫的诗歌当中,我们从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一句可以看出杜甫此时的心情是很失落的。也是很迷茫的。因为他说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安史之乱后的现实并未改变杜甫的忠君恋阙的心,但也流露出了一种迷茫的情绪。前途未卜,不知何去何从。其次,我们知道杜甫的诗歌十分重视炼字,他很讲究对 仗,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的对仗十分工整,其中翻和洒字用的也十分贴切。最后,杜甫在此诗中还用了典故,就是 鲲鹏,他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前途的不可预料。非常贴切。

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滞留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读此句,令人心动怦然……接下来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

  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又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泊岳阳城下阅读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