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社保的作用日益凸显,并已被提到成败关键的高度。
长期以来,我们对城镇化问题的讨论,并没有真正触及问题的要害,真正的问题是社会保障相对滞后。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最近10年,我国每天消失80个村落,城镇化率每年都在以1.36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增长,城镇化率已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其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人口迁移流动的步伐、滞后于城镇化的步伐,而这也最终成为断保问题大面积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2016年《社会蓝皮书》中显示:2016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保的参保率分别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已达2.09万元,新农保为859.15元,两者养老金水平相差24倍之多,而这也成为阻碍城镇化进展的关键因素。
城乡社会保障差异巨大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就业人员不断增加,但大量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的保障水平却非常低。
近些年来,农村虽然已逐步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项目,但是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社会保障依然存在着项目不全、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
以养老保险为例,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中位数为每年720元,而城镇及其他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中位数为每年1200元,前者仅及后者的60%。同时,城市靠离退休金的占2/3,而农村只有4.6%。
很明显,从保障水平看,城乡社会保障的差异巨大。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户籍关系转移,而是要让城镇对农村人口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只体现在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文化生活上,还要更多地体现在养老、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上。1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加速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与整合。
而这种衔接和整合不光是涉及待遇核定计发水平方面,同样包括制度模式、筹资机制、运行机制等多方面。据记者了解,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相关制度衔接不够、分散和交叉等缺陷已逐渐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