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市教委将联合有关部门在2016年底前,分批将200个左右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场馆),纳入利用电子学生证免费或优惠开展综合学习实践活动范围。场馆覆盖全市各区县,并面向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学生开设丰富多样的活动项目。同时,将运用中小学生在社会场馆开展综合学习实践活动的记录数据,为区县教育局、中小学校和相关社会场馆工作提供服务。
让社会资源发挥教育功效
上海市教委表示,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各类资源,拓展学习时空,运用多种学习途径和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尤其是采用学生亲身经历、实践体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问题的现实情境下习得知识,不断丰富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是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上海这个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科技场馆资源,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积淀,承载着城市文脉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使命。利用这些场馆资源,对中小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沟通和协调,形成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同时也能有效扩大这些场馆的功能及其影响,实现文化传承和科技普及。
事实上,市教委早在2006年起就已经开始联合有关单位逐步开发和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场馆、学农场所等社会场馆资源,建设互动性强、动手实践性强、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活动项目,供中小学生在其中开展综合学习实践活动,并于2016年颁发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近几年中小学课改利用的社会场馆不断增加,中小学生从中获益不少。
记者 刘晓晶 通讯员 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