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校企合作工程。学院坚持走开门开放办学之路,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联合办学,现已与黄河三角洲地区政府、大型企业、学校等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成立滨州市校企合作委员会,120多家企事业单位成为理事单位,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602家企业任成员单位。先后与7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就业合作关系,上海浦东新区组织部(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总部、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护士基金、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等用人单位在校内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与济南海尔工贸有限公司、山东绿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中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富海集团等多家企业签定了“订单式”培养协议书;实现了校企“零距离”、理论与实践“零间隙”、毕业生上岗“零过渡”。
四、实施科研强校工程。参研国家863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科技厅、教育厅项目45项,争取外源经费近千万元;成功选育棉花新品种“滨职棉”1号,国审大豆“滨职豆”1号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128项;获得国家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比例在30%以上,其中38篇论文被EI等国际四大检索收录。实施成果转化200余项,创经济社会效益近10亿元。
五、社会评价。学院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职院校魅力校园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34项省级荣誉称号。先后以优秀成绩通过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固定资产管理、成人办学水平、普通话工作和测试机构、就业、思政课教育、餐厅管理等多项评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社、《大众日报》内参等多家媒体对学院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