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2·13”临近,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沉痛记忆,再次成为这座城市的背景色。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接连展开,提醒人们不忘79年前这座城市发生的人间惨剧。 2月底,我国立法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两年多来,近2000万人次参观者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万人坑”遗址上的累累白骨和一件件诉说伤痛的历史铁证,让参观者感到悲痛与震惊,由此不断强化的警醒意识,是公祭日设立效应的有力体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京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简报,一起来看看吧。
南京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简报一
2016年11月12日凌晨,89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宝珠老人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她去了天国,终于和她那阴阳相隔了79年的家人团聚了。她是当月离开我们的第3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她之前的李钟和任静萍也和她一样,是这段黑暗历史的受害者。读着他们生前和其他幸存者们口述成文的“回忆录”时,真的很难想象老人这一生是怎样艰难地、一步一步地捱过来的——家族灭门性的屠杀、失去父母妻儿孩子的苦痛挣扎、常年袭扰的梦魇、无数次在凌晨的惊醒和泪流满面……不仅是陈宝珠老人,其实在所有幸存者的脑海中,都深藏着他们曾经看到的、抹也抹不掉的“屠杀画面”:日本兵屠城的每一个凶狠残暴的眼神、每一次挥舞又落下的刺刀、一个个用于活埋的麻袋……只有你想不到,绝没有他们做不到的杀人方法……直到现在,想起这些来还是让人瑟瑟发抖。
“尸体像漂流的木头被浪冲了过来;在岸边,重叠地堆积着的尸体一望无际。这些尸体可能有几千、几万,数目大得很。”
“哭喊着的支那(中国)人被装进邮袋中,西本(日本兵)点着了火,汽油一下子燃烧起来。就在这时袋子里发出了一种无法言状的可怕的喊叫声。袋中人用浑身的力气使袋子跳了起来,自己滚动……手榴弹在水中爆炸了,水面一下子鼓了起来,然后平静下去。”
读着这些当时日本军官自己书写下的日记,我全身的血液仿佛因为恐惧而凝结了。实在无法想象,这些暴行在79年前随处可见。在民族危亡旦夕之际,是军人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最后的钢铁城墙!
面对那隐藏在中华民族骨髓深处的伤痛,我们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对这场无人道屠杀的漠视和遗忘。回想着每年的屠杀纪念日南京城内外不绝于耳的防空警报声,我想,这是历史正在用30余万的死难者呼唤着我们,让我们反省,让我们深思,让我们铭记这不能愈合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