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组织学习刘善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4)

中国梦2018-08-03李一老师

九潮村6000多米的机耕道修建起来了,是刘善平自掏腰包垫付的资金。

距九潮村村委15公里远的柳洞自然寨村民户户水泥步道相连,告别了烂泥巴路,是刘善平东奔西跑,跑来了30多吨水泥等物资,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成的。

九潮村群众翘首期盼几十年的九潮侗寨鼓楼,是刘善平争取上级资助加上群众自筹的28万元修建起来的,自始至终,他自己没吃过村里的一顿饭,没花村里的一分钱。

村民潘昌银多年瘫痪在家,妻子也体弱多病,刘善平一直像亲人一样照料他们,并年年发动党员干部捐款捐物,救济他们。

村里一个叫杨卜逵的五保户,去世的时候连口棺材都没有,是刘善平拿出了老母亲的寿材安葬了他。

……

一件件、一桩桩,九潮村民们对刘善平的种种奉献铭记在心,他们自发为他送来了“为民做主办实事”、“九潮的大禹”、“金匾送功臣”等一块块牌匾。

担任支书的九年里,刘善平共收到了九块牌匾。

就这样,刘善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温暖着村民们的心,凡遇困难,村民都喜欢找他,有纠纷,村民们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

作为一个与2县3村相邻的接边地区,九潮村社情民意复杂,特别是为了一些山林纠纷村民们常扯皮打架。

上任后,刘善平不是等纠纷闹上门,而是带领村两委主动出击,积极协调,因为做到了不激化矛盾、不回避问题,坚持心中有尺度,一起断断续续闹了50年的山林纠纷终得化解。

“冲的就是刘支书一碗水端平,不偏颇,又实诚,我们都信任他。”纠纷双方握手言和之时,说出了同样的话。

“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那份责任和荣誉。”刘善平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对九潮村村民们来说,他们的支书不仅仅是他们的“贴心人”、“守护神”,还是带领他们开疆辟土走富路的“领路人”。

刘善平甫上任之时的九潮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没有多少经济产业。

弯弯山路上,每年都有很多年轻人一拨拨向山外冲。留下来的,靠着不多的田土种些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一年到头,换不了几个钱。

“九潮村要发展是肯定的,但怎么发展,发展什么。”刘善平决心对这个问题刨根究底。

通过上访下问,调查研究,他把出路选在山区群众最擅长的种植上。

但对没有任何家底的九潮村来说,要靠种植起家,第一步并不好踏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