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的中医疗法,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内容以及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刚刚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这两年召开的其他中央会议,都强调中国的城镇化要走“集约、绿色、智能、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需要我们将“互联网+”和传统的基础设施结合起来。面对当前城市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果说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于西医疗法,那么“互联网+”智慧城市发展思维就相当于中医疗法。只有把中西医相结合来共同治疗城市病,才能保证我们的城镇化健康发展。
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包含在我国的“五化”同步战略之中:新型工业化是主要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信息化属于协同创新,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机会平台,绿色化则构成了整个文明转型的方向。
我们正在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时代逐步走向后工业文明的时代,经济将越来越健康,污染将越来越少,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好。但是城市病也日渐成为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刚闭幕的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了用问题导向来治理城市的各种顽疾。我们当前面临着交通拥堵、清洁能源不足、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围城、噪音污染、资源短缺等各种城市病。这些问题怎么通过智慧城市去解决?“互联网+”不能单独地发生作用,它需要通过与传统的规划建设工具结合,来共同治理城市存在的问题,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快速转型。
要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优先型”发展转向“城乡互补型”发展;要从以高能耗建筑为主体的发展转向以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为主体的发展;要从大城市的盲目扩张转向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要从盲目的克隆国外的后现代建筑,转向文脉的传承、历史文化的保护、城市特色的塑造;从高环境冲击转向低环境冲击;从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保护环境、顺应自然、爱护自然;要从放任式机动化转向集约式机动化,例如,市民可以购买车辆,但出行需要限制,但绿色交通充分自由;基础设施建设从大型、集中式转向小型、循环式、分布式;同时,还要实现社会的公平,因为“互联网+”是人人可以享受的,新的基础设施,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一种手段。
从城市管理者角度,智慧城市能够促使城市不得病或者少得病,保证城镇健康发展。换言之,就是城市生了病以后可以得到医治;从企业角度,智慧城市应当能够提升企业的运营力和竞争力;从百姓角度,智慧城市应当便民利民、方便群众,实现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