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班存在的6大认知误区

人事培训2018-10-13王新老师

  培训是企业对员工专业职业技能提高的一种方法,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误认为企业组织参加培训班,满足员工获得自身学习和认识的需求,是对员工的一种赏赐或者其他,这种错误的观念普遍存在企业管理者的认知中,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认知中还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一、培训班人家都参加,所以我们也要有

  人家竞争对手都在培训,我们也要搞搞培训了。因为人家都有,所以我们也要有,这样才显得我们专业,不落伍。甚至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喜欢赶潮流,例如现在流行执行力的培训,流行中国式管理,那我也大搞管理模式改革,进行管理模式培训……

  如此没有针对企业和员工的真正需求去开展的培训,肯定成效不大,而且很难持久。

二、有问题,就组织培训班

  出现问题了,ok,找培训班。其实,这时再培训已经晚了。

  有一些管理者在培训时往往片面强调立竿见影,而知识的获得相对较容易,因此出现了重知识的误区。但是知识的遗忘也相对较快,而技能的获得相对较慢,但一旦掌握了技能就不易失去。其实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态度,一旦态度正确,员工会自觉的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并在工作中运用,所以提前就组织参加培训班的培训课程,反而可以让员工积极的投入工作状态,带着端正的态度这样在工作更容易开展,这才是培训班真正的意义所在。

三、培训班无用

  为什么会觉得培训班无用呢?因为他没有在培训之后马上看到效益。作为培训来说,是提升效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而且,一次二次的培训不会有长期的效益,真正好的培训班重点是应该让员工培训完成后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学习氛围,然后在这个氛围当中才能让培训更好的茁壮成长,才能更好的看到培训班的效益。

四、培训班万能

  有些人认为培训是万能的,出了任何的问题,都希望通过培训来解决。事实上呢?很多问题是因为管理原因出现的,或者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出现的,而并不是靠单单培训的力量能够解决。

五、培训是培训部门的事

  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身为管理者的人认为,培训只是培训部或人事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培训做得不好,自然把全部责任归咎于培训部门。

  诚然,培训部应负主要责任,至少培训部门没有把正确的培训理念传达给企业管理者及同僚,从而造成自己工作被动的局面。部门的管理督导人员是实施在职培训的关键人物,没有他们的参与,就不可能实施有效的在职培训。从最初的工作分析,到现场培训,以及最后的评估、检查和跟进员工培训后的工作表现,部门督导都扮演主要角色。培训部门不可能对每项培训活动都亲力亲为,更不能越俎代庖,包揽一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